200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在建筑杂志社任总编辑。12年的编辑岁月,是我最为难忘的职业生涯。在与同事们一起探索、并肩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和工作思路。时至今日,仍然印象深刻。
建筑杂志社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的期刊出版单位,其初心或功能定位是什么?或说其存在的价值、意义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为宣传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政方针服务,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服务,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读者服务。坚守这个初心,就是尽了本分,就能持续前行。
建筑杂志社以编辑出版《建筑》《城乡建设》两份刊物作为基本方式,实现初心或履行职责。在此意义上,其功能定位可以具体表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领导者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工作外脑。通过杂志对本系统法律政策的权威解读,对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的科学研判,对行业重大的管理、经济、技术问题持续关注得以实现。
《建筑》杂志的功能定位是建筑行业管理者的工作外脑,建筑承包商的忠实朋友。工作外脑无需多言,忠实朋友需要解释。承包商是建筑市场的主角和代表人物,诚信是建筑市场的共同呼唤,建筑施工公司是《建筑》杂志主要发行对象。《建筑》杂志以其行业主流媒体的优势和良知,为承包商及时提供权威性的专业建议和忠言,成为其知心朋友。
《城乡建设》杂志的功能定位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者的工作外脑,新型城镇化的专业参谋。城乡建设工作纵向上至中央,下到村镇;横向涵盖城乡规划设计、市政公用、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园林绿化、城管执法、垃圾收运与处理、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房产市场与物业管理、城乡文脉传承与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众多工作事项。惟有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要求。
市场定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市场所在,二是经营模式。从根本上说,市场定位是由功能定位决定的。
《建筑》杂志的主要市场,一在省市县的建筑管理机关和建筑行业协会,镇乡基本不设专门的建筑管理机构。二在大中型建筑业企业,具体说是特级、一级、二级建筑业企业。如中建集团、中铁集团、中铁建集团等中央建筑业企业和各地的各类特级建筑业公司集团。从地域角度说,主要是建筑业慢慢的变成了和计划成为支柱产业的省份。
《城乡建设》杂志的主要市场是全国各地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机关,主要是城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局、房地产局、住房公积金局、园林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局等。具体履行城乡建设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也是重要的市场所在。如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城投集团、自来水集团、热力集团、燃气集团、环卫集团、公交集团、市属公园等。
实践证明,开拓两刊市场需以地级市为主攻方向。全国地级市数量众多,地级市可以直接辐射区、县和县级市。
《建筑》杂志的主要读者是各级从事建筑行业管理的公务员、行业协会工作者;大中型建筑企业的高级及中级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
《城乡建设》杂志的主要读者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机关的公务员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或可表述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各类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从业者、研究者和爱好者。
显然,读者阅读两刊主要出于工作需要,并非为满足个人的生活爱好。订阅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因此,读者对刊物的价位和价格变革并不敏感,而对内容的有用性更为关注。所以,发行方式应是自办发行为主,自办发行与邮局订阅相结合。自办发行如何,直接影响机构订户的订阅数量。欲求订阅数量的增长,主要手段是取得各地主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在相应的机关和企业中落实协助发行的得力人员。通过邮局订阅的大多是个人读者,杂志价位及价格变革对其影响更明显。在杂志质量和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邮局订阅的数量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自办发行的数量却与杂志社的发行工作力度直接相关。
《建筑》和《城乡建设》是建筑杂志社的核心产品,杂志作为精神产品,其质量的核心指标是杂志的内容,内容表现为杂志的文字、图片及版面。纸张是内容的物质载体,纸张、印制、装订的状况构成了载体的质量。所以,杂志质量以内容质量为核心,又是内容质量与载体质量的统一。
曾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杂志编好了,自然可以卖好。”似乎理所当然,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杂志编不好,肯定卖不好。但编好了,不一定能够卖得好。《建筑》杂志属于科技刊物的综合类,《城乡建设》杂志属于社会科学刊物的工作指导类,市场发行状况主要根据各地主管机关和大规模的公司集团的价值判断、认可程度和支持力度。如果编好了,还想卖得好,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相应的读者都了解两刊的价值,要考虑杂志社的宣传力度是不是到位。二是这些读者主要以杂志质量决定订阅的取舍,而不受宣传经费、上级指派发行等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三是杂志的印制和邮寄状况满足读者要求。四是读者普遍接受杂志的价位。所以,要增加杂志的发行量,必须在两个方面持续努力。
对于《建筑》杂志的内容定位有过数次讨论,时常有人主张将综合类改为学术类、打造核心期刊,或者改为新闻类、文化类等。经过讨论和实践,均不可行。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杂志的内容定位由其功能定位所决定,《建筑》杂志以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大政方针作为使命,只有综合类最为适合。这也是《建筑》杂志创刊60多年从始至终坚持综合类内容定位的最终的原因所在。二是内容定位由杂志社占有的优势资源所决定,刊登综合类内容更具优势。
杂志社的优势资源是行政资源,即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直属单位,直接得到部领导、部机关的支持,得到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支持,行业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地位相对巩固。坚守综合类的内容定位既是职责所在,又是优势所在,不可舍本逐末,用短避长。
人员定位即员工的市场角色。一段时间内,曾有“谁是一线员工、谁是二线员工,谁为谁服务”的讨论。《建筑》《城乡建设》是杂志社的核心产品,编辑人员是产品的研发者、设计者、生产者和质量检验者。两刊是杂志社最重要的经营平台,杂志的广告、理事单位都依托杂志而存在,杂志社组织论坛也主要基于刊物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经营人员是杂志的销售者,是广告、理事单位、论坛的组织者,是杂志社经营指标的直接承担者。所以说,编辑人员和经营人员处于市场一线,而包括杂志社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管理人员处于市场二线。管理人员理所当然要为编辑人员和经营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是不是到位,既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更需要落实工作制度。
多年来,杂志社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努力奋斗,忠实履行职责,编辑、经营、管理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效。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两刊进行了数次改版,达到了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预期目标。令人特别难忘的是,依托两刊,杂志社理事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辅助经营方式到主要创收来源的转变和跨越,有关负重前行,为杂志社的稳定持续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从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7月1日起,《福建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
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山东淄博、江西上饶等地聚焦建筑、建材等领域,精心策划举办工伤预防知识大赛。大赛紧扣工伤预防知识、安全生产防护要点,旨在增强企业和建筑工人的工伤预防能力,从根源上降低事故伤害,为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创新工作机制,选派专业骨干下沉建设工程现场,全面摸清问题底数,精准把握问题症结,积极梳理有关政策,主动提供靠前服务,通过“容缺验收”等举措全力攻克消防验收历史遗留问题,打通建设工程消防验收遗留问题“堵点”。
从昔日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的老旧街区,到如今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特色街区,青云路的蝶变书写了记忆与繁华交织的新篇章,让市民在此重拾往昔记忆。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各地区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逐步扩大以旧换新政策受益面。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政策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近期,让我们深入贵州、河北、辽宁等省份,探访以旧换新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
广东省中山市近日发布《中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到2030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控制在710万吨二氧化碳)。
织密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消防“安全网”——江苏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落实洪涝联排联调机制 保障城市安全度汛——推广城市洪涝联排联调机制现场会在福州召开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拟聘人员公示(第二次)